新消费与旧消费的此消彼长,本质是消费观念从“功能需求”向“情绪价值”的跃迁,也有消费内部的此消彼长,但真正的原因是时代因素导致的周期特性而已,说白了证券配资门户,无论是新消费,还是传统消费,都逃不过周期这个因素,也都能利用周期因素来赚钱。今儿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行业的博弈策略,以及实际案例的经验分享,挖掘隐藏在表面背后的关键因素。新旧消费之争新消费领域(如潮玩、宠物、茶饮、轻奢)凭借“质价比”与“情价比”的双重驱动,以远超传统消费的增速崛起,而传统消费(如白酒)则因政策收紧、需求疲软及估值回调陷入调整。这也导致了个股背后大热、大冷走势的巨大分化,但股民也别就此认为,以后人们都是新消费,传统消费就没有市场了。其实,传统消费有不少是刚需,相反,很多新消费也有变成旧消费,落伍的时候。
从趋势来看,当前消费股的投资逻辑正从“含酒量”转向“含新量”。2024年以来,大消费板块内部是冰火两重天的走势,潮玩、即食茶饮、国潮金饰等为代表的新消费表现强势,白酒、调味品、休闲食品等为代表的旧消费表现比较平淡。旧消费企业主要满足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等基础需求,发展比较成熟、竞争格局比较稳定,缺乏成长性。而新消费企业主要满足年轻人寻求被看见、被认同、追求快乐的精神需求,成为时代浪潮推动下的高成长标的。真的是如此吗?
2025年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明确禁止公务接待提供酒水,直接冲击高端白酒政务消费场景。尽管政务需求占比已降至5%以下,这是一种潮流,如今电商平台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1800元/瓶;经销商库存普遍高于警戒线(3-5个月),婚宴、商务宴请等场景需求未恢复,2025年一季度头部酒企营收增速普遍降至5%-10%,这也是经历过景气周期后,进入到调整周期。
泡泡玛特通过盲盒玩法满足“不确定性+惊喜感”,同时以IP形象(如Labubu)提供情感陪伴与社交货币,满足“精神愉悦”需求,2024年其毛利率达50.9%,显著高于传统消费行业均值。这一方面,这是源于消费分级后,人们更注重“质价比”(如茶饮、品质商超)与“情价比”(如潮玩、宠物)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注意,新消费品种也有周期特点。
比如说三丽鸥的走势挺有意思,Hello-Kitty等品牌流行的时候业绩估值双击,股价十几倍很正常,流行过去了业绩估值双杀,股价跌80-90%也很正常。具体如下:涨(83-84):553%,跌(84-85):-69%,涨(85-90):262%,跌(90-97):-94%,涨(97-99):1188%,跌(99-03):-94%,涨(03-13):1473%,跌(13-20):-79%,涨(20-25):1922%。基本上,新IP火了就大涨,没有就跳水,反复的蹦极走势,周期的大涨大跌特征明显,这也是非常值得股民借鉴的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